• <button id="r9lr1"><acronym id="r9lr1"></acronym></button>
    <dd id="r9lr1"></dd>
    首頁 > 寫山

    關于 寫山 的詩詞(74首)1/3頁

    形式: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曾 通:層)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分類標簽:詠物寫山

    石鐘山記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分類標簽:寫山思念

    念奴嬌·昆侖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分類標簽:寫山抒懷理想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分類標簽:寫山抱負

    題君山

    曾于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
    元是昆侖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
    分類標簽:寫山想象

    游終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
    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
    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
    分類標簽:寫景寫山

    條山蒼

    條山蒼,河水黃。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岡。
    分類標簽:寫山寫水

    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蜀道難·其二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聲下復高,猿啼斷還續。

    望岳三首·其二

    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秋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分類標簽:寫山詠物

    獨秀峰

    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級登其巔,一城煙水來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傷焉?

    分類標簽:景點寫山抒懷

    柏林寺南望

    溪上遙聞精舍鐘,泊舟微徑度深松。
    青山霽后云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東南 一作:西南)
    分類標簽:寫山寺廟

    望岳三首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秋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
    歘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行邁越瀟湘。
    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蓋獨不朝,爭長嶫相望。
    恭聞魏夫人,羣仙夾翱翔。
    有時五峯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
    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曷以贊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望岳三首·其三

    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
    欻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行邁越瀟湘。
    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蓋獨不朝,爭長嶪相望。
    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
    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
    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曷以贊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分類標簽:寫山

    登泰山記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望山

    南山三十里,不見逾一旬。
    冒雨時立望,望之如朋親。
    虬龍一掬波,洗蕩千萬春。
    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
    天事不可長,勁風來如奔。
    陰霪一以掃,浩翠寫國門。
    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
    誰家最好山,我愿為其鄰。

    分類標簽:詠物寫山抒情

    巫山曲

    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逢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
    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分類標簽:寫山傳說寫景

    淇澳青青水一灣

    渭川千畝入秦關,淇澳青青水一灣。
    兩地高風來拱向,中間突兀太行山。
    分類標簽:寫山

    臺山雜詠

    西北天低五頂高,茫茫松海露靈鰲。
    太行直上猶千里,井底殘山枉呼號。
    萬壑千巖位置雄,偶從天巧見神功。
    湍溪已作風雷惡,更在云山氣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綠深青一萬重。
    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

    亚洲AV片不卡无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