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普的詩文(810首)1/33頁
作者:
李白
陸游
劉克莊
楊萬里
趙蕃
弘歷
蘇軾
梅堯臣
方回
白居易
王世貞
黃庭堅
陳造
范成大
張耒
屈大均
蘇轍
王安石
歐大任
胡應麟
佚名
項安世
邵雍
宋祁
司馬光
姚燮
陳著
方岳
曹勛
樓鑰
杜甫
魏了翁
吳芾
陳維崧
佚名
白玉蟾
王之道
韓淲
洪咨夔
歐陽修
張镃
程敏政
劉崧
周紫芝
程公許
戴復古
劉基
王十朋
曾豐
韓維
王炎
佚名
文天祥
鄧云霄
周必大
賀鑄
喻良能
李綱
文同
宋庠
馬鈺
晁說之
李曾伯
李東陽
胡奎
李彌遜
釋文珦
舒岳祥
強至
晁補之
高啟
釋印肅
陳普
辛棄疾
姜特立
楊維楨
李夢陽
王洋
齊己
陸文圭
劉禹錫
顧璘
岳珂
陳宓
楊慎
陳師道
韓元吉
劉敞
郭之奇
虞儔
朱熹
孫應時
楊士奇
袁宏道
仇遠
釋德洪
郭印
郭祥正
邵寶
王冕

類型:
哀愁
哀悼
哀歌
哀傷
哀思
哀嘆
哀痛
哀怨
愛國
愛民
愛慕
愛情
愛人
安慰
懊悔
白菊
百姓
傍晚
胞弟
抱負
杯古
悲愁
悲愴
悲憤
悲歌
悲觀
悲劇
悲苦
悲涼
悲切
悲秋
悲傷
悲嘆
悲痛
悲惋
悲壯
碑記
碑文
奔放
比喻
避諱
邊將
邊疆
邊塞
貶謫
變化
表演
別愁
別離
別情
不滿
不舍
才女
采蓮
殘春
策論
策略
茶葉
禪意
禪隱
猖狂
悵然
悵惘
唱歌
唱和
嘲諷
誠信
乘船
池塘
憧憬
惆悵
酬答
酬和
酬贈
愁病
愁恨
愁苦
愁悶
愁情
愁思
愁緒
愁怨
出游
出征
初夏
初中古詩
初中文言文
除夕
楚辭
觸景感懷
觸景傷情
觸景生情
傳記
傳說
船夫
垂釣
垂柳
春殘
春愁
春光
更多>>

勸學歌
太極肇判兩儀生,其中人為萬物靈。
人亦天地一物耳,獨以道義超眾形。
立為三才中宇宙,發揮天地經人倫。
茲事初非外爍伐,毫發皆奮七尺身。
后生可畏如日出,千金之軀豈可輕。
寸陰可惜莫虛擲,百年安得長青春。
有力如虎當猛省,何況責望深父兄。
不通六籍不是學,未了三才未是人。
希圣必須志堯舜,希賢必有為顏曾。
義理彝倫精講究,禮樂制度須詳明。
體用源流務透徹,血脈文理仍流行。
會通兩盡始無礙,范圍未始離曲成。
無塵胸次貯萬卷,拔出筆力找千鈞。
不用高枕臥丘壑,用之家齊國治天下平。
不但匹無匹婦皆獲所,草木魚鱉咸清寧。
此皆后進本分事,不為干利與求名。
更須掃除謔浪傲惰熊,打并嗜欲聲色情。
一物一則同一敬,牢守孔孟張朱程。
吃緊工夫決有效,令聞廣譽垂千齡。
英雄氣概為則是,一變至道非難能。
君不見四十五十無聞不足觀,總是惰而不學昏昏貿貿枉生天地間。
人亦天地一物耳,獨以道義超眾形。
立為三才中宇宙,發揮天地經人倫。
茲事初非外爍伐,毫發皆奮七尺身。
后生可畏如日出,千金之軀豈可輕。
寸陰可惜莫虛擲,百年安得長青春。
有力如虎當猛省,何況責望深父兄。
不通六籍不是學,未了三才未是人。
希圣必須志堯舜,希賢必有為顏曾。
義理彝倫精講究,禮樂制度須詳明。
體用源流務透徹,血脈文理仍流行。
會通兩盡始無礙,范圍未始離曲成。
無塵胸次貯萬卷,拔出筆力找千鈞。
不用高枕臥丘壑,用之家齊國治天下平。
不但匹無匹婦皆獲所,草木魚鱉咸清寧。
此皆后進本分事,不為干利與求名。
更須掃除謔浪傲惰熊,打并嗜欲聲色情。
一物一則同一敬,牢守孔孟張朱程。
吃緊工夫決有效,令聞廣譽垂千齡。
英雄氣概為則是,一變至道非難能。
君不見四十五十無聞不足觀,總是惰而不學昏昏貿貿枉生天地間。
歷代傳授歌
伏羲神農黃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專頊及高辛,唐虞堯舜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湯文武是。
堯舜傳官禹傳家,天與人與非私畀。
夏禹一傳啟以賢,少康興夏滅猿豷。
十有七世于桀王,萬湯放桀夏緒墜。
殷湯應天而順人,興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為專美。
祖乙盤庚亦賢君,三十傳紂覆商祀。
周興積累由后稷,公劉太王及王季。
文王大勛武王集,伐紂牧野作牧誓。
成王嗣位在幼沖,周公輔政天下治。
成康措刑四十年,幾移周鼎幽與厲。
夷王下堂王室卑,平王東遷春秋始。
至于威烈春秋終,二百四十二年爾。
魯衛晉鄭蔡燕曹,姬氏同姓皆兄弟。
異姓齊楚秦宋陳,春秋列國侯十二。
其間五霸相繼興,齊桓小白晉重耳。
宋襄秦穆及楚莊,名曰尊王假仁義。
戰國七雄莫如秦,韓趙魏燕齊楚起。
秦滅六國吞二周,周祚至於赧王止。
天王三十有七傳,八百余年屬周紀。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傳二世而已矣。
漢室龍興滅秦項,高祖劉邦赤帝子。
末年國本幾動搖,四皓一出回孝惠。
呂后臨朝諸呂反,賴有平勃植赤幟。
文景之世比成康,武帝好大功伐喜。
霍光擁昭而立宣,江充誣譖太子戾。
厥后外戚多擅權,平帝新室莽篡位。
光武誅莽復中興,漢為東漢炎運熾。
明章二帝世所稱,至于靈獻漢祚替。
前漢高文武宣朝,后漢光明章七制。
兩漢相傳二十四,禪魏曹丕竊神器。
分為三國魏蜀吳,鷸蚌相持真鼎峙。
魏則曹丕吳孫權,蜀則先主稱劉備。
魏曹承漢才四傳,天下權歸司馬氏。
晉室肇興司馬炎,三王追謚昭思懿。
兩三傳間至懷憫,群胡云擾如鼎沸。
五涼前后南北西,四燕前后南北異。
秦前后西趙前后,后蜀大夏相吞噬。
東晉元帝都建康,天下南北分形勢。
南則晉宋齊梁陳,北則元魏東西魏。
北齊后周猶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平陳禪周隋楊堅,夫何三世隋嗣斃。
李唐繼之纂洪圖,高祖太宗成功易。
武后易唐而為周,仁杰一言回睿意。
玄宗末戰溺楊妃,祿山叛逆為子弒。
肅宗東征復兩京,憲宗見弒陳洪志。
文宗有才誅克明,德宗猜忌任慮杞。
太宗玄宗及憲宗,號稱三宗商可擬。
末后難制藩鎮強,宦官奉立皆私議。
唐后迭興有五代,梁唐晉漢周相繼。
五代五十三年間,后有十國皆僭偽。
齊楚吳燕漢晉唐,周蜀吳越如蜂蝟。
宋受周禪握乾符,掃除僭偽皆風靡。
太祖姓趙都汴京,雪夜常幸趙普第。
太宗真仁英神哲,歷代承平善繼嗣。
至于徽欽金虜來,誤國奸臣京與檜。
高宗南渡宋復興,建都錢唐歌舞地。
孝及光寧守偏方,托胄既誅由諸史。
在位歷年四十余,前有仁宗后有理。
至于度宗宋祚微,皆由平章似道棄。
建隆德佑十六傳,大元一統興燕薊。
少昊專頊及高辛,唐虞堯舜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湯文武是。
堯舜傳官禹傳家,天與人與非私畀。
夏禹一傳啟以賢,少康興夏滅猿豷。
十有七世于桀王,萬湯放桀夏緒墜。
殷湯應天而順人,興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為專美。
祖乙盤庚亦賢君,三十傳紂覆商祀。
周興積累由后稷,公劉太王及王季。
文王大勛武王集,伐紂牧野作牧誓。
成王嗣位在幼沖,周公輔政天下治。
成康措刑四十年,幾移周鼎幽與厲。
夷王下堂王室卑,平王東遷春秋始。
至于威烈春秋終,二百四十二年爾。
魯衛晉鄭蔡燕曹,姬氏同姓皆兄弟。
異姓齊楚秦宋陳,春秋列國侯十二。
其間五霸相繼興,齊桓小白晉重耳。
宋襄秦穆及楚莊,名曰尊王假仁義。
戰國七雄莫如秦,韓趙魏燕齊楚起。
秦滅六國吞二周,周祚至於赧王止。
天王三十有七傳,八百余年屬周紀。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傳二世而已矣。
漢室龍興滅秦項,高祖劉邦赤帝子。
末年國本幾動搖,四皓一出回孝惠。
呂后臨朝諸呂反,賴有平勃植赤幟。
文景之世比成康,武帝好大功伐喜。
霍光擁昭而立宣,江充誣譖太子戾。
厥后外戚多擅權,平帝新室莽篡位。
光武誅莽復中興,漢為東漢炎運熾。
明章二帝世所稱,至于靈獻漢祚替。
前漢高文武宣朝,后漢光明章七制。
兩漢相傳二十四,禪魏曹丕竊神器。
分為三國魏蜀吳,鷸蚌相持真鼎峙。
魏則曹丕吳孫權,蜀則先主稱劉備。
魏曹承漢才四傳,天下權歸司馬氏。
晉室肇興司馬炎,三王追謚昭思懿。
兩三傳間至懷憫,群胡云擾如鼎沸。
五涼前后南北西,四燕前后南北異。
秦前后西趙前后,后蜀大夏相吞噬。
東晉元帝都建康,天下南北分形勢。
南則晉宋齊梁陳,北則元魏東西魏。
北齊后周猶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平陳禪周隋楊堅,夫何三世隋嗣斃。
李唐繼之纂洪圖,高祖太宗成功易。
武后易唐而為周,仁杰一言回睿意。
玄宗末戰溺楊妃,祿山叛逆為子弒。
肅宗東征復兩京,憲宗見弒陳洪志。
文宗有才誅克明,德宗猜忌任慮杞。
太宗玄宗及憲宗,號稱三宗商可擬。
末后難制藩鎮強,宦官奉立皆私議。
唐后迭興有五代,梁唐晉漢周相繼。
五代五十三年間,后有十國皆僭偽。
齊楚吳燕漢晉唐,周蜀吳越如蜂蝟。
宋受周禪握乾符,掃除僭偽皆風靡。
太祖姓趙都汴京,雪夜常幸趙普第。
太宗真仁英神哲,歷代承平善繼嗣。
至于徽欽金虜來,誤國奸臣京與檜。
高宗南渡宋復興,建都錢唐歌舞地。
孝及光寧守偏方,托胄既誅由諸史。
在位歷年四十余,前有仁宗后有理。
至于度宗宋祚微,皆由平章似道棄。
建隆德佑十六傳,大元一統興燕薊。
云莊勸學
百川皆望東,三才同面離。
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兒。
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
要須辨方位,乃識窮陬維。
自從學校廢,俗敝柏梁詩。
英才陸沈盡,卓犖非無資。
下車眾皆悅,茍且遂成癡。
混澒聲一概,沈痼星千期。
天生紫陽子,纓冠而救之。
萬類始根理,六經初有師。
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
曾參作門戶,夫子為根涯。
有位民物康,在家兄弟宜。
敬義貫心筠,德業暢根枝。
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不從灑掃起,何以為類推。
群居不及義,游宴日相追。
失學莫此甚,一成而百隳。
時文筑衰末,不直埋馬帷。
六經不勤讀,學荒身亦危。
二劉與三蔡,相牖如塤篪。
師門賴有嗣,流澤今未衰。
子孫欲不墜,祖訓勤奉持。
不失伯牙心,不患無子期。
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兒。
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
要須辨方位,乃識窮陬維。
自從學校廢,俗敝柏梁詩。
英才陸沈盡,卓犖非無資。
下車眾皆悅,茍且遂成癡。
混澒聲一概,沈痼星千期。
天生紫陽子,纓冠而救之。
萬類始根理,六經初有師。
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
曾參作門戶,夫子為根涯。
有位民物康,在家兄弟宜。
敬義貫心筠,德業暢根枝。
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不從灑掃起,何以為類推。
群居不及義,游宴日相追。
失學莫此甚,一成而百隳。
時文筑衰末,不直埋馬帷。
六經不勤讀,學荒身亦危。
二劉與三蔡,相牖如塤篪。
師門賴有嗣,流澤今未衰。
子孫欲不墜,祖訓勤奉持。
不失伯牙心,不患無子期。